形容恐怖的成语有哪些(53个)

  • 1、

    安身之地 [ ān shēn zhī dì ]

    释义:存身的地方。批在某地居住、生活,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回:“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。”

  • 2、

    不寒而栗 [ bù hán ér lì ]

    释义:栗:畏惧,发抖。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,滑民佐吏为治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大惊失色 [ dà jīng shī sè ]

    释义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
  • 4、

    胆战心惊 [ dǎn zhàn xīn jīng ]

    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5、

    胆寒发竖 [ dǎn hán fā shù ]

    释义:形容恐怖之极。

    出处: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恶登科》:“李少卿又曰操空弮,冒白刃,闻者靡不胆寒发竖,永为子孙之戒。”

  • 6、

    蜂目豺声 [ fēng mù chái shēng ]

    释义:眼睛象蜂,声音象豺。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文公元年》:“蜂目而豺声,忍人也。”

  • 7、

    寒毛卓竖 [ hán máo zhuó shù ]

    释义:汗毛都竖立起来。形容非常恐怖,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见者寒毛卓竖,舍利佛独自安然。”

  • 8、

    寒心酸鼻 [ hán xīn suān bí ]

    释义:寒心:心中战粟;酸鼻:鼻子辛酸。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。

    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

  • 9、

    惶惶不可终日 [ 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 ]

    释义: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。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郭沫若《我怎样写和》:“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,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惶恐不安 [ huáng kǒng bù ān ]

    释义:内心害怕,十分不安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,无所措手足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魂飞魄散 [ hún fēi pò sàn ]

    释义: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。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;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”

  • 12、

    惊魂未定 [ jīng hún wèi dìng ]

    释义: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谢量移汝州表》:“只影自怜,命寄江湖之上;惊魂未定,梦游缧绁之中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惊弓之鸟 [ jīng gōng zhī niǎo ]

    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惊心动魄 [ jīng xīng dòng pò ]

    释义: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惊恐万状 [ jīng kǒng wàn zhuàng ]

    释义:形容害怕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宋·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壮而莫支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惊天动地 [ jīng tiān dòng dì ]

    释义: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苛政猛于虎 [ kē zhè měng yú hǔ ]

    释义: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小子识之,苛政猛于虎也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面目狰狞 [ miàn mù zhēng níng ]

    释义:狰狞:面目凶恶。形容面目凶狠可怕。亦作“面貌狰狞”、“狰狞面目”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九命奇冤》第13回:“另外还有两人……都是身材骄健,面目狰狞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人言可畏 [ rén yán kě wèi ]

    释义:人言:别人的评论,指流言蜚语;畏:怕。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郑风·将仲子》:“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肉跳心惊 [ ròu tiào xīn jīng ]

    释义: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

    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:“凤姐此时肉跳心惊,急急的向秋爽斋来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肉颤心惊 [ ròu chàn xīn jīng ]

    释义: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惊”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:“吾近日肉颤心惊,恐非吉兆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肉跳神惊 [ ròu tiào shén jīng ]

    释义: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惊”。

    出处:老舍《神拳》第三幕:“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神差鬼使 [ shén chāi guǐ shǐ ]

    释义: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,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四折:“这一场悄促促似鬼使神差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竖起脊梁 [ shù qǐ jí liáng ]

    释义:比喻振作精神。

    出处:宋·陈亮《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》:“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,然正大之体,挺特之气,竖起脊梁,当时轻重有无,独于门下归心而已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褪后趋前 [ tuì hòu qū qián ]

    释义:形容前前后后向人献殷勤。

    出处:

  • 26、

    无所措手足 [ wú suǒ cuò shǒu zú ]

    释义:手脚没有地方放。形容没有办法,不知如何是好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无所措手 [ wú suǒ cuò shǒu ]

    释义:形容没有办法,不知如何是好。同“无所错手足”。

    出处:《宋史·韩琦传》:“迨置市易务,而小商细民,无所措手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小心谨慎 [ xiǎo xīn jǐn shèn ]

    释义:形容言行慎重,不敢疏忽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出入禁闼二十余年,小心谨慎,未尝有过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心惊胆战 [ xīn jīng dǎn zhàn ]

    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心惊肉跳 [ xīn jīng ròu tiào ]

    释义:形容担心灾祸临头,恐慌不安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三折:“不知怎么,这一会儿心惊肉战,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凶神恶煞 [ xiōng shén è shà ]

    释义:原指凶恶的神。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桃花女》第三折:“又犯着金神七煞上路,又犯着太岁,遭这般凶神恶煞,必然板僵身死了也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张牙舞爪 [ zhāng yá wǔ zhǎo ]

    释义:张:张开;舞:挥舞。形容猛兽凶恶可怕。也比喻猖狂凶恶。

    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孔子项托相问书》附录二《新编小儿难孔子》:“鱼生三日游于江湖,龙生三日张牙舞爪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狰狞面目 [ zhēng níng miàn mù ]

    释义:形容凶恶的相貌。

    出处:《塞上行·行纪·忆西蒙》:“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,下马入帐,以狰狞面目,厉声问我要票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白色恐怖 [ bái sè kǒng bù ]

    释义:白:惨白。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关于新文字》:“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,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,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惊慌失色 [ jīng huāng shī sè ]

    释义: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。

    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七十三回:“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,看见开门,以为恶奴前来陷害,不由的惊慌失色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惊惶万状 [ 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 ]

    释义:惊惶:害怕;万状:各种样子,表示程度极深。形容害怕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宋·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状而莫支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流言蜚语 [ liú yán fēi yǔ ]

    释义:毫无根据的话。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儒行》:“久不相见,闻流言不信。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乃有蜚语,为恶言闻上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毛骨悚然 [ máo gǔ sǒng rán ]

    释义: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汗毛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形容十分恐惧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七回:“秦王闻之,不觉毛骨悚然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不可终日 [ bù kě zhōng rì ]

    释义:终日:从早到晚,一天。一天都过不下去。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表记》:“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,如不终日。

  • 40、

    兵凶战危 [ bīng xiōng zhàn wēi ]

    释义:指战事凶险可怕。

    出处:汉·晁错《言兵事疏》:“虽然,兵,凶器;战,危事也。故以大为小,以彊为弱,在俛卬之间耳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鬼哭狼嚎 [ guǐ kū láng háo ]

    释义: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二折:“可怎生神嚎鬼哭,雾惨云昏,白日为幽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鼓吻奋爪 [ gǔ wěn fèn zhǎo ]

    释义:犹言张牙舞爪。形容猛兽凶恶可怕。也比喻猖狂凶恶。

    出处: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天昏地暗 [ tiān hūn dì àn ]

    释义:昏:天黑。天地昏黑无光。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。也比喻政治腐败,社会黑暗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龙移》诗:“天昏地黑蛟龙移,雷惊电激雄雌随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走投无路 [ zǒu tóu wú lù ]

    释义:投:投奔。无路可走,已到绝境。比喻处境极困难,找不到出路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三折:“淋的我走投无路,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?”

  • 45、

    怖鸽获安 [ bù gē huò ān ]

    释义:怖;惶惧。比喻走投无路的人又获得了安身之地。

    出处:方使怖鸽获安,穷鱼永乐。 南朝·梁·萧纲《谢赐钱启》

  • 46、

    面貌狰狞 [ miàn mào zhēng níng ]

    释义:狰狞:样子凶恶。形容面貌凶恶可怕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0卷:“一个个身长臂大,面貌狰狞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怒容可掬 [ nù róng kě jū ]

    释义:掬:两手捧取。形容一脸怒气,让人觉得可怕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0卷:“方欲启问,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,飕地掣出匕首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诚恐诚惶 [ chéng kǒng chéng huáng ]

    释义:诚:确实;惶:害怕。惶恐不安。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

    出处:明·汤显祖《南柯记·朝议》:“念臣棼诚恐诚惶,壍江城遭寇与拦当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鬼哭狼号 [ guǐ kū láng háo ]

    释义:号:大声哭喊。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

    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0回:“又神差鬼使,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,外面拥集万把人汹汹的大势。”

形容恐怖的词语有哪些(3个)

  • 第三世界毛泽东划分“三个世界”的内容之一。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摆脱了帝国主义、殖民主义统治,取得独立的新兴国家。它们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70%以上。从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,第三世界已成为世界上反帝、反殖、反霸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。
  • 敦煌变文1.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。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。王重民等所编《敦煌变文集》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。参见"变文"﹑"敦煌石室"。
  • 恶梦初醒像从可怕的梦境中解脱出来一样。形容灾难过后,心存余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