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反应迟钝的样子的成语(16个)

  • 1、

    呆若木鸡 [ dāi ruò mù jī ]

    释义:呆:傻,发愣的样子。呆得象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

  • 2、

    呆头呆脑 [ dāi tóu dāi nǎo ]

    释义:呆:呆板,不灵活。形容思想、行动迟钝笨拙。

    出处:元·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三折:“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,呸!可不干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。”

  • 3、

    钝学累功 [ dùn xué lěi gōng ]

    释义:钝:迟钝,笨拙;累:积聚。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,也能取得成就。

    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钝学累功,不妨精熟。”

  • 4、

    麻痹不仁 [ má bì bù rén ]

    释义: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。

    出处:明·李贽《寄答留都书》:“今但以仁体称兄,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。”

  • 5、

    人穷智短 [ rén qióng zhì duǎn ]

    释义:穷:困厄;短:短小。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,思想迟钝,办法也就不多了。

    出处:宋·庄季裕《鸡肋编》卷下引陈无己诗:“人穷令智短。”惟白《建中靖国续灯录》:“人贫智短,马瘦毛长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小黠大痴 [ xiǎo xiá dà chī ]

    释义:黠:聪明而狡猾。小处狡黠精明,而大处往往糊涂失算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驱我令去,小黠大痴。”

  • 7、

    以勤补拙 [ yǐ qín bǔ zhuō ]

    释义:用勤奋补救笨拙,含有自谦之意。

    出处:隋·李德林《〈霸朝集〉序》:“心无别虑,笔不暂停。或毕景忘餐,或连宵不寐。以勤补拙,不遑自处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拙嘴笨舌 [ zhuō zuǐ bèn shé ]

    释义:拙:笨。嘴舌笨拙,形容不善于讲话。

    出处:清·随缘下士《林兰香》:“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,只是嘴拙舌钝,不敢轻易开口。”

  • 9、

    拙口笨腮 [ zhuō kǒu bèn sāi ]

    释义:嘴巴笨拙。指不善于言辞。

    出处: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续集》卷三:“咬文嚼字,秀才当行;拙口笨腮,农人本色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不痛不痒 [ bù tòng bù yǎng ]

    释义:既不是痛,也不是痒。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。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,不切中要害,不解决问题。

    出处:明·吴炳《情邮记·反噬》:“这事不痛不痒,却是一个大题目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麻木不仁 [ má mù bù rén ]

    释义:不仁:没有感觉。肢体麻痹,失去知觉。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。

    出处:明·薛己《医案·总论》:“一日皮死麻木不仁,二日肉死针刺不痛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气壮如牛 [ qì zhuàng rú niú ]

    释义:气很盛,但使人觉得笨拙。

    出处:刘玉民《骚动之秋》第十章:“‘我园艺场是书记的十大台柱子之一!’他会气壮如牛地告诉你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安之若素 [ ān zhī ruò sù ]

    释义:安:安然,坦然;之:代词,指人或物;素:平常。安然相处,和往常一样,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。

    出处:清·范寅《越谚·附论·论堕贫》:“贪逸欲而逃勤苦,丧廉耻而习谄谀,甘居人下,安之若素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拙嘴笨腮 [ zhuō zuǐ bèn sāi ]

    释义:犹拙嘴笨舌。嘴巴笨拙。指不善于言辞。

    出处:刘厚明《常河叔叔》:“不行,不行,我拙嘴笨腮的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耳聋眼花 [ ěr lóng yǎn huā ]

    释义:指年老体衰者听觉、视觉衰退。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

    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0回:“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,又不耳聋眼花……喜喜笑笑,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无路可走 [ wú lù kě zǒu ]

    释义:处于极限,到达不可能逾越之处

    出处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