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虚心求教成语(38个)

  • 1、

    不耻下问 [ bù chǐ xià wèn ]

    释义: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,而不觉得不好意思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

  • 2、

    不矜不伐 [ bù jīn bù fá ]

    释义:矜、伐:自夸自大。不自经为了不起,不为自己吹嘘。形容谦逊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;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”

  • 3、

    不好意思 [ bù hǎo yì sī ]

    释义: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。②害羞;难为情。

    出处:?

  • 4、

    不愧下学 [ bù kuì xià xué ]

    释义:不耻下问,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。

    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是以君王无羞亟问,不愧下学。”

  • 5、

    敬贤礼士 [ jìng xián lǐ shì ]

    释义:礼:以礼相待,尊重。士:古时称有学问的人。尊重品德高尚、学识出众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实子安逊,学尚明察,敬贤爱士,以秀才为郎中。”

  • 6、

    空空如也 [ kōng kōng rú yě ]

    释义:空空:诚恳,虚心。原形容诚恳、虚心的样子。现形容一无所有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有鄙夫问于我,空空如也,我叩其两端而竭焉。”

  • 7、

    谦虚谨慎 [ qiān xū jǐn shèn ]

    释义:谦虚:虚心;谨慎:慎重小心。虙待人,小心办事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 张宾载记》:“封濮阳侯,任遇优显,宠冠当时,而谦虚敬慎,开襟下士。”

  • 8、

    三顾茅庐 [ sān gù máo lú ]

    释义:顾:拜访;茅庐:草屋。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

    出处:三国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

  • 9、

    闻过则喜 [ wén guò zé xǐ ]

    释义:过:过失;则:就。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,表示欢迎和高兴。指虚心接受意见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洗耳恭听 [ xǐ ěr gōng tīng ]

    释义: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

    出处: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请大王试说一遍,容小官洗耳恭听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小心谨慎 [ xiǎo xīn jǐn shèn ]

    释义:形容言行慎重,不敢疏忽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出入禁闼二十余年,小心谨慎,未尝有过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一无所有 [ yī wú suǒ yǒu ]

    释义:什么也没有。指钱财,也指成绩、知识。

    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庐山远公话》:“如水中之月,空里之风,万法皆无,一无所有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移樽就教 [ yí zūn jiù jiào ]

    释义:樽:古代盛酒器;就:凑近。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,以便请教。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。

    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4回:“名九公道:'也罢,我们移樽就教罢。'”

  • 14、

    孜孜以求 [ zī zī yǐ qiú ]

    释义:孜孜:勤勉的样子。不知疲倦地探求。

    出处:孙犁《芸斋琐谈》:“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、有根有据、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,也为人所熟知了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自以为是 [ zì yǐ wéi shì ]

    释义:是:对。总以为自己是对的。形容主观,不虚心。

    出处:《荀子·荣辱》:“凡斗者必自以为是,而以人为非也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自用则小 [ zì yòng zé xiǎo ]

    释义:自用: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,不虚心向人求教。主观武断,就办不成大事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:“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不以为耻 [ bù yǐ wéi chǐ ]

    释义:不认为是可耻的。指不知羞耻。

    出处:《邓析子·转辞》:“今墨劓不以为耻,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降心俯首 [ jiàng xīn fǔ shǒu ]

    释义:指虚心下气,恭顺服从。

    出处:梁启超《变法通议·论科举》:“遂今天下学子,虽有绝学高志,不能不降心俯首,以肆力于诗赋帖括之业,而通人硕儒,蹉跎不第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降心下气 [ jiàng xīn xià qì ]

    释义:指虚心下气。

    出处:清·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降心下气,和那平民党维新党,同心同德,不分畛域,共图抵制外国,一切大祸可免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屈高就下 [ qū gāo jiù xià ]

    释义: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,迁就地位低的人。

   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四折:“猥劳君侯屈高就下,降尊临卑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虚己受人 [ xū jǐ shòu rén ]

    释义: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。

    出处: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二卷:“君子盛德而卑,虚己以受人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程门立雪 [ chéng mén lì xuě ]

    释义:旧指学生恭敬受教。比喻尊师。

    出处:《宋史·杨时传》:“见程颐于洛,时盖年四十矣。一日见颐,颐偶瞑坐,时与游酢侍立不云。颐既觉,则门外雪深一尺矣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矜功伐善 [ jīn gōng fá shàn ]

    释义:矜、伐:自夸。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。形容极不虚心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段灼传》:“艾性刚急,矜功伐善,而不能协同朋类,轻犯雅俗,失君子之心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恭恭敬敬 [ gōng gōng jìng jìng ]

    释义: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。

    出处: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,说不得东拼西凑,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回

  • 25、

    自以为然 [ zì yǐ wéi rán ]

    释义:然:这样。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。形容主观、不虚心的态度

    出处:

  • 26、

    虚船触舟 [ xū chuán chù zhōu ]

    释义:虚:空;舟:船。比喻虚心可以远离灾祸

    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山水》:“方舟而济于河,有虚船来触舟,虽有偏心之人不怒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推诚相待 [ tuī chéng xiāng dài ]

    释义:诚:诚实的心意。指以真心对待人

    出处:《北齐书·慕容绍宗传》:“我与晋州推诚相待,何忽辄相猜阻,横生此言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执经叩问 [ zhí jīng kòu wèn ]

    释义:叩问:询问。拿着经书,向人请教。指虚心向人学习

    出处: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,执经叩问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虚而不淈 [ xū ér bù gǔ ]

    释义:虚:空;淈:枯竭。比喻越虚心求知,知识就会越渊博

    出处: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五章:“天地之间,其犹橐蘥乎,虚而不淈,动而愈出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虚一而静 [ xū yī ér jìng ]

    释义:虚心、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,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

    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解薮》:“心何以知?曰:虚一而静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虚中乐善 [ xū zhōng lè shàn ]

    释义:中:同“衷”,内心;虚中:虚心;善:善言善事。指虚心采纳善言,乐意做善事

    出处:清·刘开《问说》:“古之人虚中乐善,不择事而问焉,不择人而问焉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谦恭虚己 [ qiān gōng xū jǐ ]

    释义:虚己:谦虚,虚心。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6卷:“就是待那同僚,却也谦恭虚己,百凡从事。”

形容虚心求教词语(3个)

  • 披怀虚己披怀:敞开胸怀;虚:虚心。比喻虚心礼让,诚恳相待。
  • 祛衣受业祛衣:掀起衣服。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,虚心请教。
  • 顺流而下顺着河流的方向一直下去。形容毫无阻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