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在危险关头毫不惧怕的成语(55个)

  • 1、

    百折不挠 [ bǎi zhé bù náo ]

    释义:折:挫折;挠:弯曲。比喻意志坚强,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,毫不动摇退缩。

    出处:汉·蔡邕《太尉乔玄碑》:“其性庄,疾华尚朴,有百折不挠,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。”

  • 2、

    背水一战 [ bèi shuǐ yī zhàn ]

    释义:背水:背向水,表示没有退路。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中说,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,穿出井陉口,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,与敌人交战。韩信以前临大敌,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,结果大破赵军。

  • 3、

    唇枪舌剑 [ chún qiāng shé jiàn ]

    释义:舌如剑,唇象枪。形容辩论激烈,言词锋利,象枪剑交锋一样。

    出处:元·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一折:“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。”

  • 4、

    扯鼓夺旗 [ chě gǔ duó qí ]

    释义:形容作战勇敢。

    出处:元·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三折:“统雄兵劈面相持,驱貔虎扯鼓夺旗。”

  • 5、

    大义凛然 [ dà yì lǐn rán ]

    释义:大义:正义;凛然:严肃、或敬畏的样子。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,令人敬畏。

    出处: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十:“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,上配天皇;条高后擅政之年,下系中宗,大义凛然。”

  • 6、

    蹈锋饮血 [ dǎo fēng yǐn xuè ]

    释义:形容勇敢,不怕牺牲。

    出处:清·吴敏树《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》:“公骤起乡闾,捐家室,誓徒旅,蹈锋饮血,其军最为雄健矣。”

  • 7、

    奋不顾身 [ fèn bù gù shēn ]

    释义:奋勇向前,不考虑个人安危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。”

  • 8、

    赴汤蹈火 [ fù tāng dǎo huǒ ]

    释义:赴:走往;汤:热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故能使其众,蒙矢石,赴汤火。”晋·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古为今用 [ gǔ wéi jīn yòng ]

    释义: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,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书信选集 致陆定一》:“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和睦相处 [ hé mù xiāng chǔ ]

    释义:彼此和好地相处。

    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六年》:“上下和睦,周旋不逆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兼人之勇 [ jiān rén zhī yǒng ]

    释义:兼人:一人抵多人;勇:勇敢。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。形容十分勇敢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受辱于胯下,无兼人之勇,不足畏也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鞠躬尽瘁 [ jū gōng jìn cuì ]

    释义:指恭敬谨慎,竭尽心力。

    出处:明·宋濂《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》:“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,誓勿蹶其门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口若悬河 [ kǒu ruò xuán hé ]

    释义: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。形容能说会辨,说起来没个完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临危不惧 [ lín wēi bù jù ]

    释义:遇到危难的时候,一点也不怕。

    出处:《邓析子·无厚》:“死生自命,贫富贱者,不知时也,故临难不惧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宁死不屈 [ nìng sǐ bù qū ]

    释义:宁愿死也不屈服。

    出处:明·赵弼《宋进士袁镛忠义传》:“以大义拒敌,宁死不屈,竟燎身于烈焰中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匹马一麾 [ pǐ mǎ yī huī ]

    释义:一匹马一杆旗。形容勇敢善战。

    出处:元·脱脱《辽史》卷五十八:“辽太祖匹马一麾,斥地万里,经营四方,末尝宁居,所至乐从,用此道也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怯防勇战 [ qiè fáng yǒng zhàn ]

    释义:小心设防,勇敢出战。

    出处:《梁书·冯道根传》:“怯防勇战,此之谓也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日日夜夜 [ rì rì yè yè ]

    释义:每天每夜。形容延续的时间长。

    出处:洪深《青龙潭》第二幕:“这里,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,车的晕倒在水车上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杀敌致果 [ shā dí zhì guǒ ]

    释义:致:使得到;果:果敢除敌。勇敢杀敌,建立战功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杀敌为果,致果为毅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身先士卒 [ shēn xiān shì zú ]

    释义: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,冲在士兵前面。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,走在群众前面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当敌勇敢,常为士卒先。”《资治通鉴·隋纪炀帝大业九年》:“玄感每战,身先士卒,所向摧陷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视死如归 [ shì sǐ rú guī ]

    释义: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不怕牺牲生命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舌战群儒 [ shé zhàn qún rú ]

    释义:舌战:激烈争辩;儒:指读书人。指同很多人辩论,并驳倒对方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诸葛亮舌战群儒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无所畏惧 [ wú suǒ wèi jù ]

    释义:畏惧:害怕。什么也不怕。形容非常勇敢。

    出处:此是绍之壮辞,云巴人劲勇,见敌无所畏惧,非实瞎也。 《魏书·董绍传》

  • 24、

    血性男儿 [ xuè xìng nán ér ]

    释义:指刚强正直,勇敢热情的男子汉。

    出处:明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六回:“你小姐乃是闺阁中的须眉男子,我铁挺生也是个血性男儿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一鼓作气 [ yī gǔ zuò qì ]

    释义: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勇气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。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,一口气把工作做完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勇猛精进 [ yǒng měng jīng jìn ]

    释义:原意是勤奋修行。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。

    出处:《无量寿经》卷上:“勇猛精进,志愿无倦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勇冠三军 [ yǒng guàn sān jūn ]

    释义:冠:位居第一;三军:军队的统称。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。

    出处:汉·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,义勇冠三军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勇往直前 [ yǒng wǎng zhí qián ]

    释义:勇敢地一直向前进。

    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全书·道统一·周子书》:“不顾旁人是非,不计自己得失,勇往直前,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勇猛果敢 [ yǒng měng guǒ gǎn ]

    释义:形容处事勇敢决断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勇猛果敢,处事不疑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指鹿为马 [ zhǐ lù wéi mǎ ]

    释义:指着鹿,说是马。比喻故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赵高欲为乱,恐群臣不听,乃先设验,持鹿献于二世,曰:‘马也。’二世笑曰:‘丞相误邪?谓鹿为马。’问左右,左右或默,或言马以阿顺赵高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智勇双全 [ zhì yǒng shuāng quán ]

    释义:又有智谋,又很勇敢。

   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三折:“某文通三略,武解六韬,智勇双全 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斩关夺隘 [ zhǎn guān duó ài ]

    释义:砍断门闩,攻破城门,夺取关隘。形容军队作战勇敢,势不可挡。

    出处:刘伯承《回顾长征》:“长征中,红军斩关夺隘,抢险飞渡,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赤胆忠心 [ chì dǎn zhōng xīn ]

    释义:赤:比喻真纯。形容十分忠诚。

    出处:明·汤显祖《还魂记·淮警》:“贼子豪雄是李全,忠心赤胆向胡天,靴尖踢倒长天堑,却笑江南土不坚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冲锋陷阵 [ chōng fēng xiàn zhèn ]

    释义:陷:攻破,深入。不顾一切,攻入敌人陈地。形容作战勇猛。

    出处:《北齐书·崔暹传》:“冲锋陷阵,大有其人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从容不迫 [ cóng róng bù pò ]

    释义:从容:不慌不忙,很镇静;不迫:不急促。不慌不忙,沉着镇定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刘世龙传》“而思礼以为得计,从容自若,尝与相忤者,必引令枉诛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高谈阔论 [ gāo tán kuò lùn ]

    释义: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。

    出处:元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一折:“倚仗着高谈阔论,全用些野狐涎,扑子弟、打郎君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精忠报国 [ jīng zhōng bào guó ]

    释义:为国家竭尽忠诚,牺牲一切。

    出处:《北史·颜之仪传》:“公等备受朝恩,当尽忠报国。”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初命何铸鞫之,飞裂裳以背示铸,有‘尽忠报国’四大字,深入肤理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临难不惧 [ lín nàn bù jǔ ]

    释义:临:到;难:灾难;惧:恐惧。遇到危难,一点也不惧怕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夫见利不喜,上虽厚赏无以劝之,临难不恐,上虽严刑无以威之,此之谓不令之民也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马革裹尸 [ mǎ gé guǒ shī ]

    释义:马革:马皮。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。指英勇牺牲在战场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耳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?”

  • 40、

    群威群胆 [ qún wēi qún dǎn ]

    释义:威:力量;胆:胆识。集中群众的力量和胆识。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》:“大家出力量,不怕牺牲,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,群威群胆,英勇杀敌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谈笑自若 [ tán xiào zì ruò ]

    释义:自若:跟平常一样。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,说说笑笑,不改常态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甘宁传》:“城中士众皆惧,惟宁谈笑自若。”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融隐几读书,谈笑自若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挺身而出 [ tǐng shēn ér chū ]

    释义:挺身:撑直身体。挺直身体站出来。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,勇敢地站出来。

    出处:《旧五代史·周·唐景思传》:“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浴血奋战 [ yù xuè fèn zhàn ]

    释义: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。

    出处: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六章:“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,不是浴血奋战,就是急行军转移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见义勇为 [ jiàn yì yǒng wéi ]

    释义:看到正义的事,就勇敢地去做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破釜沉舟 [ pò fǔ chén zhōu ]

    释义: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投笔从戎 [ tóu bǐ cóng róng ]

    释义:从戎:从军,参军。扔掉笔去参军。指文人从军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大丈夫无他志略,犹当效傅介子,张骞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?”

  • 47、

    纸上谈兵 [ zhǐ shàng tán bīng ]

    释义:在纸面上谈论打仗。比喻空谈理论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记载: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,年轻时学兵法,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。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,在长平之战中。只知道根据兵书办,不知道变通,结果被秦军大败。

  • 48、

    大智大勇 [ dà zhì dà yǒng ]

    释义: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。

    出处:陈立德《前驱》:“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,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大勇若怯 [ dà yǒng ruò qiè ]

    释义:怯:怯儒。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。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力辞于未及之年,退托以不能而止,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,至贵无轩冕而荣,至仁不导引而寿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镇定自若 [ zhèn dìng zì ruò ]

    释义: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

    出处:王朔《过把瘾就死》:“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,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,她便抢先一步哭了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死生有命 [ sǐ shēng yǒu mìng ]

    释义: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。

    出处:妾闻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,修善尚不蒙福,为邪欲以何望。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

  • 52、

    临危不乱 [ lín wēi bù luàn ]

    释义:临:面临;危:危险;乱:慌乱,紊乱。指面临危险心情不慌乱

    出处:梁实秋《槐园梦忆》:“此次事件端赖季淑临危不乱,镇定应付,使我得以幸免于祸灾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无私无畏 [ wú sī wú wèi ]

    释义:因为不自私而无所畏惧

    出处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