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一个学生品学兼优的成语(10个)

  • 1、

    才高意广 [ cái gāo yì guǎng ]

    释义:才学高的人,抱着奢望,难以成事。

    出处:明·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:“大抵才高意广,如孔北海之徒。”

  • 2、

    才高行洁 [ cái gāo xíng jié ]

    释义:才智高超,操行纯洁。

    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逢遇》“才高行洁,不可保必尊贵,能薄操浊,不可保必卑贱。”

  • 3、

    材能兼备 [ cái néng jiān bèi ]

    释义:材:通“才”。才智和能力都具备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,培养得材能兼备。”

  • 4、

    德才兼备 [ dé cái jiān bèi ]

    释义:德:品德;才:才能;备:具备。既有好的思想品质,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娶小乔》第一折:“江东有一故友,乃鲁子敬,此人才德兼备。”

  • 5、

    高才大德 [ gāo cái dà dé ]

    释义:高才:有杰出的才能。大德:有极高尚的品德。才能和品德都很好。

    出处: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:“贤弟,论你高才大德,博学广文,为何不进取功名。”

  • 6、

    品学兼优 [ pǐn xué jiān yōu ]

    释义:兼:都。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,阅历通达的老长辈。”

  • 7、

    硕学通儒 [ shuò xué tōng rú ]

    释义:儒:指读书人。学问渊博,通达事理的学者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文武双全 [ wén wǔ shuāng quán ]

    释义:文:文才;武:武艺。能文能武,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李光弼传》:“蕴孙、吴之略、有文武之才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又红又专 [ yòu hóng yòu zhuān ]

    释义: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,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。

    出处:邓小平《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》:“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、热爱社会主义,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,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,作出了成绩……就整个说来,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才德兼备 [ cái dé jiān bèi ]

    释义:才:才能。德:品德。备:具备。才能和品德都具备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娶小乔》第一折:“江东有一故友,乃鲁子敬,此人才德兼备。”